为农民权益撑起政策“保护伞”
时间:2016-10-12 11:20:42 315防伪 访问量: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再次迎来政策扩容。
日前,国土资源部、发改委、公安部、人社部以及住建部等5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18年,基本建立人地挂钩机制,到2020年,全面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地挂钩机制政策体系。
人地挂钩,早在2011年、在《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是这样表述的,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地挂钩政策试点,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
“建立人地挂钩机制,不仅可以对城镇化用地方面提供保障,还能对‘土地城镇化’起到制约,可以起到‘一石两鸟’的作用。”、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冯兴元在接受《、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
关于人地挂钩机制的下一步,华企商学院研究院院长曾海伟在接受《、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实施规划统筹方面,要因地制宜,考虑到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口规模、土地利用现状,合理安排城镇新增建设用地,使城镇发展与人口增长相适应。
事实上,在解决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以及发展用地这个问题上,五部委也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优品金融研究所高级宏观研究员王建坤在接受《、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增落户人口主要进驻的城市是三四线城市,做好三四线城市相关配套工作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城镇化建设,支持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促进供给侧改革和双创发展,是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疲软困境的重大决策。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高层在农民工市民化落户以及用地方面提供了不少政策,但我国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并不高,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
“如果不解决人的城镇化,那么,城市发展就会出现‘摊大饼’的发展规模,这样会造成大量土地被浪费。”冯兴元担忧。
在、政策的支持下,势必会有大量人口进城,那么,如何保障进城人口的自身权益呢?
曾海伟认为,保障这部分人的合法权益,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到、的政治稳定。在体制转型、利益调整的过程中,要从根本上、制度上保障这部分人的合法权益。
毫无疑问,保障进城人口的权益,不仅要享受到城市人口相对应的各种权益和福利,例如住房、医疗、教育、就业、公共设施等方面都要有制度作为保障,还要保障进城人口宅基地可有偿流转。
在新增建设用地方面,曾海伟表示,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做到专地、。首先,地方用地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的政策,当地、向市级部门报批项目用地,需与、各项政策相符合;其次,要加大对新地用地的审查和监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