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舶来品。上世纪80年代末被引入、,并迅速发展成为推销假冒伪劣产品、层层加价欺诈敛财、控制人身自由甚至绑架勒索的不法行业。基于、的欺诈本质和对社会的极大危害、,早在1998年4月,、就发布《关于禁止、经营活动的通知》,明确提出对、予以打击和取缔;2005年8月,《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条例》出台,打击、和规范直销工作迈入新阶段。
10年来,浙江省宁波市严厉打击、,大力规范直销行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严查严打打传规直成效凸显
“2009年7月,宁波市建立打击、联席会议机制;2014年9月,市、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入推进全市打击、工作的实施意见》,并逐步形成、负责、综治牵头、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打传规直工作新格局。”宁波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直言,“纵观我市10年打传规直之路,可谓工作亮点频出、工作成效凸显。”
该市以破大案、挖源头、捣窝点、摧网络为主旨,集中力量快、准、狠查处一批社会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并对达到刑事追诉标准的、头目骨干,坚决予以追究刑事责任,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2013年、2014年,杭州湾分局联合公安部门两次开展大规模打传行动,500多名执法人员同时行动,一举打掉了隐藏于该区世纪城小区的多个、窝点,成功将这个涉及、10多个省区市、成员超过500人的大型、组织连根拔除,抓获并刑拘47名、头目,清查291名涉嫌、人员,当场劝返普通参与人员209名,查获涉案资金1000多万元;
2014年,象山连续破获2件因、引发的非法拘禁和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案,成功捣毁2个、窝点,及时解救被骗人员30人;
2014年,余姚、慈溪等地查处假借天津天狮生物发展有限公司名义开展、的活动,28个、窝点被端,320名成员被抓捕;
2015年,余姚成功摧毁“东方苗灵”、犯罪团伙,捣毁、窝点10个,刑拘10人,教育遣返120余人……
据相关统计,10年来,宁波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其他部门共查处、案、违规直销案109件,摧毁了“金桥计划”“源之鑫”“1040工程”“明明商”等10余个大型、组织,捣毁、窝点近2000个,累计涉案金额超1亿元,罚没款共计837.9万元,移送公安部门案件52件。
机制出新齐抓共管“清洼地”
、行为的特、,决定其不但组织隐蔽,而且多伴有欺诈、控制人身自由等违法行为发生,因此单靠一个部门难以及时发现和有效查处。在宁波,由地方、统一领导,市场监管、公安、综治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集宣传、教育、防范、监控、处置于一体的综合治理格局应势创立并逐步健全。
2009年7月,宁波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推动各成员单位间的协作配合。同时,启动联合执法机制,成员单位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执法联动、案件会商。随后,一批从实际工作出发,更细化、更有实效的制度、举措或创立或推陈出新,如出租房报备制度、网络化监管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等,加大了该市对、从防控到打击的力度。
“去年,我们将基层原有的管理模式引入到打传规直工作中,原来乡镇、街道的管理员、联络员兼任打传规直工作联络员,将宣传监管力量广撒、下沉至各村各小区,进一步夯实了社会监督基础。”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公平、处处长孙洪介绍说。自去年开始,该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纷纷组织这些联络员开展各种打传防传方面的知识及业务培训,明确要求他们随时掌握各自管理区域内房屋出租及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举报,并协助做好教育排查工作。
督促引导企业重在自律规范
“对于直销企业的监管,我们一直采取指导规范和引导自律相结合的方式。”孙洪表示。针对直销企业经营中的不规范现象,该局一般采取行政提示、行政告诫、行政建议等方式,指导企业整改;对于发现违规问题的,则采取集体约谈或个别约谈企业负责人的方式,提出警示并帮助督促查找解决问题。
此外,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还通过向社会公示直销企业的注册登记信息、重大事项变更、日常监管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促使直销企业重视自身信用信息,增强自律诚信的守法意识。
今年3月31日上午,宁波直销企业志愿者联盟首期确定奉化江口街道王溆浦村为扶贫共治点,在甬的13户直销企业共捐款39.5万元,助该村开工治水、清泉流长。
“近年来,我们有意识地引导直销企业开展各种回报社会活动,比如重阳节慰问老人活动、春节慰问贫困户活动、台风等灾后捐物救助活动以及日常结对捐钱修路助学活动等,目的就是通过开展活动促进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有了社会责任感,企业才会不断完善形象,不断提升自我价值,从而让监管部门的指导和督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孙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