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广东省汕头市推进质量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 陈良贤
质量是一个、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习总书记还强调,要推动、制造向、创造转变,、速度向、质量转变,、产品向、品牌转变。、近,《中共、、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对推动我国的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是新常态下做好质量工作、建设质量强国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广东省委、省、出台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决定,明确了全省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开启了广东加快迈入“质量时代”的新篇章。可以说,在加大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新形势下,质量提升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内生动力,提高供给质量、做好质量工作是各级各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质量决定未来,协调发展重在以质取胜
质量改善供给,质量引领发展,质量就是未来。汕头作为我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拥有一批本土成长起来的优秀企业,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工艺玩具、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基础扎实。去年以来,汕头市委、市、启动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质量创新,完善监管体系,提高供给质量,加快促进经济发展从“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从“汕头制造”向“汕头创造”转变。目前全市有A股上市企业31家,数量居、地级以上市第23位、广东省第3位,“新三板”企业56家,不少企业已经成为省内、国内细分行业领域的标杆。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增长9.1%,增速居广东省第2位,主要指标增速居广东省前列,实现了发展提速、质量提升、排位提前。中共、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同志曾充分肯定汕头的创新型企业,认为汕头不少企业的发展水平不亚于珠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汕头地少人多,资源禀赋有限,必须走提质增效的发展之路,以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促进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因此,市第十一次、代会明确提出要以质量提升整体实力,以质量构筑新的竞争优势,2018年建成、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目标任务。这既是汕头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东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也是创建、文明城市、顺应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共建和谐美丽家园的现实需要。我们要坚持把质量作为发展的底线,坚决摒弃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从重速度、重规模向重质量、重效益转变,通过全面提升汕头质量、汕头标准、汕头制造、汕头品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区域交通航运、科教创新、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四个中心”,建设宜居宜游宜业宜创新的、化滨海城市,推动汕头实现全面振兴、协调发展。
二、品牌代表形象,“汕头制造”需要工匠精神
品牌的背后是质量,质量是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的重要体现,品牌是一个地区、好的形象。如果人们一提到内衣就想到潮阳、潮南,一提到玩具就想到澄海,那么汕头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就提高了,我们建设质量强市的成果也就显现出来了。建设质量强市,说到底就是要擦亮“汕头制造”招牌,树立起城市良好形象,让“汕头制造”成为亮丽的名片。因此,广大企业要牢固树立质量主体意识,切实把质量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里,大力弘扬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企业家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建立完善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流通销售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努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各种创新要素向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端集聚,推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等制度,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哪个环节发生质量问题,就由哪个环节生产经营者负第一责任。要深化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建立完善品牌培育机制,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树立一批质量标杆,形成更多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的“汕头制造”品牌。
三、质量关乎民生,提高供给质量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
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攻方向。供给侧结构、改革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供给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针对汕头产业整体层次较低、产品质量不高、质量创新活力不强等短板,深入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改革,突出“产品、服务、工程”质量提升,促进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要围绕老百姓关心、社会关注的农产品、纺织服装、食品药品、工艺玩具等重点产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不断制造出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的高质量产品。要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和测评体系,推动生产、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转变,推动生活、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要全面加强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水利枢纽、环保设施等工程特别是“一一三五六六”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严格实施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精心打造优质工程、精品工程、良心工程。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结合汕头市正在开展的“创文强管”“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不断巩固提升汕头市环境质量。
四、共治凝聚合力,质量监管促进质量提升
质量强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个领域,需要大力弘扬“承百年匠心铸品质汕头”的城市质量精神,广泛引导、发动各行各业参与和支持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做到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各行各业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委领导、、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构建统一、的质量工作协调运行机制。我们要着眼于提升质量治理能力,结合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集中攻关、集中审批、集中突破“三集中”,深入推进“放管服”和“一门式一网式”、服务,全力当好企业的“吉祥三保”,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要制定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充分发挥新业态下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产品伤害监测和服务质量监测制度,加强信息共享、风险监测、舆情分析,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实行行政约谈、区域整治、集中整治、挂牌督办等措施,监督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要抓住质量诚信这个“牛鼻子”,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关系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食品、药品、农产品、电子信息产品、汽车配件等突出问题,推进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质监、公安、住建、环保、工商、知识产权等部门深入开展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整治,以及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行动,重点监管,重拳出击,铁腕整治。要加大媒体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坚决曝光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决不让个别企业的违法行为,破坏汕头企业的整体形象;大张旗鼓地宣传重视质量、守法经营的优秀企业和质量过硬的名优产品,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重视质量、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不断推动质量强市工作向纵深发展。
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质量是保障。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是推进汕头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决策,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加快质量强市建设,全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民生效益全面丰收,推动汕头实现全面振兴、协调发展,努力走在广东新一轮发展前列,以优异成绩向、的十九大献礼。
(作者为广东省汕头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