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换、、退、、换、……这是高女士在“双十一”后,一脑门子官司的罪魁祸首。在11月11日当天,高女士一反平日理智的购物行为,紧盯淘宝页面,被各种“嘉年华”“三免一”“、后直降”等一系列促销广告冲昏头脑,使收、单数达到双位数。
但收到快递包裹,却成了高女士烦恼的起始。因为秒杀时间有限只能快速决断,高女士买的多件衣服都出现了颜色、尺码不合适,甚至、不对板的现象,只能选择退换、。“比如优衣库天猫旗舰店在11日零点起就出现了商品‘秒抢’的现象,那种感觉就是买到就是赚了,不管颜色、尺码,只能赶紧放入购物车付款。但寄来的衣服真不合适,想换合适的尺码和颜色却依旧库存紧张。”这让她连连摇头,或许明年就不会这么买了。
这并不是高女士一人的烦恼,贺小姐在11月12日凌晨就想把前一天在天猫上抢到的商品进行退、,但却遇到网络繁忙,无法操作成功。“估计是不少刷单的人都在这时候退、呢,所以不管是我这样买到又不想要的,还是虚假的购买行为,都在这时候挤爆网络了。”
“七天无理由退换、”似乎在给消费者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为“刷单”行为提供了一、保护伞。、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11月14日发布的《2016年“双十一”繁盛背后的亮点与隐忧》中分析称,信用评级已经成为网购消费者选择商家的重要参考。为了能在“双十一”聚集更高的人气,很多商家会雇人“炒信”,虚构、信息和评价内容,给消费者造成销量和评价佳的现象。“双十一”在直播成交额的同时,不会有人关注之后的退换、情况,海量的订单被确认后就产生了庞大的、额。
也是、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双十一”前发布的《2016年网络消费洞察报告与网购指南》上显示,在退换、方面,65.1%的网购消费者退、率频繁,30.6%的消费者偶尔退、,仅仅4.3%的消费者几乎不退、。在购买商品闲置方面,53.1%的消费者表示网购来的商品闲置率高,40.6%的消费者表示一般。这个数据也提示了“伪消费”需求成为电商购物的一大隐忧。
对此,有电商业内人士表示,在电商大促时,消费者冲动之下购买商品的情况居多,这种消费浪费对消费结构健康化和消费可持续、不利。消费者应该更合理、健康规划网购支出。而电商平台也应该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用户精准推送其喜欢或需要购买的商品,或利用VR等手段,提升消费者对商品的全面感知,更明确商品的属、和个体的搭配情况,这有利于减少消费者因为冲动购物买下不需要的商品的情况,减少社会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