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着重分析了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大的几个原因。首先,工资、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将趋于下降;其次,受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乏力;第三,农民财产、收入虽然近年增长较快,但目前所占比重仍然很低;第四,由于农业比较效率低,国内外的价格倒挂,农民转移、收入增长的空间受到限制。
魏后凯建议,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第一,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转变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第二,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第三,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等。
、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认为,现在农村地租的水平远远超过其他、的水平,也远远超过我们农业可接受的水平。因此,“十三五”补短板要长短结合,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同时,也要防止农村资产泡沫。
叶兴庆强调,“十三五”期间,我们要构造竞争力导向的农业政策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意味着我们对外开放程度还要进一步的扩大。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农业竞争力下降问题,已经开始发酵并暴露,直接表现就是所谓的价格倒挂。
叶兴庆判断,“十三五”期间这个问题会进一步的加剧,所以“十三五”也是农村政策重新构造的关键期。
、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认为,“十二五”期间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比较多,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民增收,“十三五”期间粮食价格下行压力比较大,可能是工商资本跑路的时期,农民增收的难度在加大。形势严峻,尤其要注意“一低两主一贫”农户的增收问题,一低就是低收入农户,两主即粮食主产区和以农为主的农户,一贫即贫困地区的农民。
姜长云说,国外的粮食入市,国内的粮食进入仓库,说明无效供给问题比较突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需要实实在在的动作,我们要考虑供给侧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历史上雨水比较大的年份都是增产,但今年水灾发生的比较晚,而且是大面积发生水灾。姜长云认为,今年粮食可能减产,“粮食减产以后,我觉得不要动摇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