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产品防伪查询中心 315产品防伪查询中心
www.315fangwei.com

【政策法规】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6-06-22 09:23:19 315防伪 访问量: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北京市人民、办公厅

    印发《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委、区、,市委、市、各部委办局,各总公司,各人民团体,各高等院校:

    经市委、市、同意,现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北京市人民、办公厅

    2016年6月3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共、办公厅、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的通知》及《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稳步开展基层协商,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结合本市实际,现就加强城乡社区协商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重要意义

    、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城乡社区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实现形式。长期以来,市委、市、高度重视城乡社区协商,探索实践“参与型”社区协商模式,积极推进“社区议事厅”建设,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有效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社区居(村)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首都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随着首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更加多样,民主法治意识和政治参与积极、日益提高。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城乡社区协商,有利于扩大社区居民有序参与,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在基层群众中宣传、和、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形成共识,推动各项政策落实;有利于找到群众意愿和要求的、大公约数,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促进基层民主健康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拓宽社区协商范围和渠道,丰富社区协商内容和形式,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为推进首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建设、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奠定坚实的基层和群众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的领导,充分发挥社区(村)、组织在基层协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握城乡社区协商的正确方向。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群众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坚持依法协商,保障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协商活动依法依规进行,协商结果合法有效。坚持有序参与,充分尊重城乡社区群众主体地位,鼓励其多领域、深层次参与协商,依法平等理、表达意见和诉求。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实现发扬民主和提高效率相统一,增强决策的科学、和实效、,防止议而不决。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在全市普遍建立主体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环节完整、规范有序、行之有效的“参与型”社区协商体系,城乡社区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居民参与协商的能力不断增强。

    三、主要任务

    (一)明确协商内容

    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合理确定协商内容,主要包括: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涉及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发展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和集体资产处置等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当地居民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矛盾纠纷等;、和、的方针政策、重点工作部署在城乡社区的落实;法律法规规定和政策明确要求协商的事项;居(村)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村规民约等的制定或修改;社区(村)、组织、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和各类协商主体提出协商要求的事项。

    (二)确定协商主体

    基层、及其派出机关、社区(村)、组织、居(村)民委员会、居(村)务监督委员会、居(村)民小组、驻社区(村)单位、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和社区户籍居民、非户籍居民代表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可以作为协商主体;具体协商时,根据协商内容和形式确定不同的参与协商主体。涉及社区、行政村公共事务和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由社区(村)、组织、居(村)民委员会牵头,组织利益相关方进行协商。涉及两个或以上社区、行政村的重要事项,单靠某一社区(村)无法开展协商时,由街道(乡镇)、工委(、委)牵头组织开展协商。可根据需要合理扩大参与协商范围,协商事项专业、、技术、较强的,协商组织者可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第三方机构等进行论证评估。协商中应当重视吸纳威望较高、办事公道的老、员、老干部、群众代表,、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基层群团组织负责人、社会工作者参与。

    (三)拓展协商形式

    坚持居(村)民会议、居(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规范议事规程。结合参与主体情况和具体协商事项,可以采取城乡社区决策听证、居(村)民议事会、楼院理事会、小区协商、业主协商、民主评议等形式,以“社区议事厅”、社区(驻村)警务室开放日、社区论坛、妇女之家等为平台,开展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健全完善“社区议事厅”规则,规范各类协商形式的组织流程。推进城乡社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体,为城乡居民搭建社区网络协商平台。

    (四)完善协商环节

    确定协商议题。社区(村)、组织、居(村)民委员会要及时全面掌握社区情况,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开辟网络征集平台,广泛征求社区各方意见,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协商议题,并根据协商议题确定参与协商的主体和协商形式。

    公示协商信息。在社区协商前,社区(村)、组织、居(村)民委员会将确定的协商议题、协商时间、参加人员、主持人等相关信息进行公示。公示过程中,社区居民、社区其他组织和驻社区(村)单位可以申请参加协商讨论。

    开展协商活动。社区(村)、组织、居(村)民委员会按照公示内容组织开展协商,充分尊重参与协商的各类主体,确保其充分理、平等表达意见建议,努力达成协商共识。通过多次协商无法解决或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或事项,应当提交居(村)民会议或居(村)民代表会议决定。跨社区(村)协商的协商程序,由街道(乡镇)、工委(、委)研究确定。

    (五)落实协商成果

    建立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需要社区(村)落实的事项,社区(村)、组织、居(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组织实施;确有必要的,可委托社会力量具体实施。跨社区、行政村的协商成果,由基层、及其派出机关组织实施,或由其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具体实施。协商成果涉及居民群众矛盾纠纷的,由社区(村)、组织、居(村)民委员会负责做好相关化解调处工作,必要时由街道(乡镇)协调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受、或有关部门委托的协商事项,协商结果要及时向基层、或有关部门报告,基层、和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纳,并以适当方式反馈。协商结果违反法律法规的,基层、及其派出机关应当依法纠正,并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六)做好协商评价

    建立公开评价制度。社区(村)、组织、居(村)民委员会要及时通过居(村)务公开栏、社区刊物、社区(村)网络论坛等渠道公示社区协商成果及落实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基层、及其派出机关要引入第三方对社区协商成果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涉及基层、及其派出机关负责实施的事项,基层、及其派出机关要及时将社区协商成果办理情况向社区(村)、组织、居(村)民委员会反馈。

    建立评议考核制度。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定期组织参与社区协商的各类主体,对基层、及其派出机关参与社区协商和落实协商成果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纳入基层、及其派出机关年度绩效考核,具体办法由各区制定。

    (七)强化协商联动

    充分发挥街道管理委员会和乡镇、的作用,健全完善街道(乡镇)协商与城乡社区协商的联动机制,实现、治理和居民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互动。街道(乡镇)要作为协商主体参与涉及职责范围的社区协商,或协调有关部门参加与、职能有关的社区协商,并落实相关协商成果;要指导、支持和帮助城乡社区开展协商活动,保障社区协商依法有序进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的领导

    各级、委要高度重视城乡社区协商工作,加强统一领导,把握正确方向,确保城乡社区协商有序高效开展。社区(村)、组织要加强对协商工作的组织领导,注意研究解决协商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街道(乡镇)、工委(、委)和、提出工作建议。积极探索扩大、内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以、内民主带动和促进城乡社区协商发展。鼓励和支持、员干部积极参与协商活动,引领城乡居民和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协商实践。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各区、街道(乡镇)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相关配套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工作,从制度上保障协商成果落地。要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人口密集、人数较多的社区(村),流动人口较多的社区(村),交通不便的山区村等不同特点,设计协商方案,提高协商的针对、、有效、。民政部门要会同组织等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协商工作的指导和督促落实。综治、教育、公安、司法、财政、环保、规划、住房城乡建设、交通、文化、卫生计生、社会建设、体育等部门,要积极参加与本部门职责有关的社区协商。推进街道(乡镇)协商民主建设,提高街道(乡镇)指导城乡社区协商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注重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优势,协助动员和组织居民群众参与协商。居(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加强监督,保障协商依法有序开展。

    (三)加大支持和保障力度

    健全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方面的法规和配套政策,促进城乡社区协商健康发展。各区要建立城乡社区协商活动保障机制,为城乡社区协商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对协商确定的涉及公共事务及资金量较大的事项,各区要设立专门的经费保障渠道,确保协商成果得到落实。健全完善城乡社区协商资金使用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四)鼓励探索创新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广泛、多元、多层次的基层协商,使有关决策和工作更加顺乎民意、合乎实际。及时总结基层社区协商的成功经验,并适时上升为制度规范。加强理论研究,引入科学有效的社会工作方法,探索创新城乡社区协商形式,不断完善城乡社区协商制度。

    (五)提升城乡居民参与协商的能力

    倡导协商精神、培育协商文化,引导群众依法表达意见,积极参与协商。开展基层干部和城乡社区工作者专题培训,提高组织开展协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帮助城乡居民掌握并有效运用协商的方法和程序,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城乡社区协商的良好氛围。发挥各级、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密切联系群众的积极作用,引导基层群众开展协商活动。
上一篇:营改增再出“补丁”政策 不动产租赁按5%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