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将关停工业企业300家以上,清退、改造升级和疏解转移传统商品、市场90个……昨天上午,本市召开“以功能疏解促创新发展”发布会,市京津冀协同办常务副主任王海臣介绍了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进展和下一步任务。今年本市将抓紧研究制订行政事业单位疏解方案和年度疏解工作计划。
市场主体同比减少7.5%
“严控增量效果进一步显现。”王海臣说,本市全面落实《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1-7月全市新设市场主体13.95万户,同比减少7.5%,不予办理的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2350件,平均每月不予登记业务数量比去年减少一大半;自2014版目录发布以来,不予办理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1.5万件。
与此同时,一般、产业疏解力度持续加大。今年以来,本市已累计停产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制造业企业174家;调整疏解商品、市场25家,疏解商户1.2万余户。
按照年度计划确定规定的任务目标,预计年内将关停退出工业企业300家,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关停退出工业企业1200家的任务。完成关停清退、改造升级和疏解转移传统商品、市场90个。其中,将基本完成动物园地区批发市场、天意小商品市场(阜外店)疏解转移;疏解升级大红门地区16家批发市场;加快推进官园、万通、百荣世贸、永外城、红桥天雅、雅宝路地区等批发市场调整疏解和业态升级。
针对新发地市场是否属于疏解范围的疑问,王海臣表示,新发地市场70%到80%的功能是保证首都农产品市场供应,还有约20%,是市民需求之外的农产品仓储物流功能。未来前一项功能将保留,后一项功能将外迁。同时将推进商户、交通和垃圾的同步减量。
高校招生计划缩减10%
据王海臣介绍,今年东城区百荣世贸商城完成腾退10万平方米,上半年又关停了地下的美廉美超市,疏解面积1.5万平方米。按照初步方案,全部疏解后将打造南城“高精尖”商务区和互联网创业平台,实现从低端商业到创新基地的转型。
海淀区中关村大街在完成市场腾退的同时,正组织实施“主题楼宇塑造计划”,积极引导和推动沿线楼宇业态升级,形成一批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主题楼宇,初步形成了创新业态集聚发展。
此外,本市已压缩市属高校招生计划10%,加快建设北京化工大学昌平南口校区、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新校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低端专业撤并加快实施。同时压缩北京联合大学招生规模,研究新校址选址。
同时,加快天坛医院整体迁建、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建设进度,推动北大第一医院大兴院区、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开工建设。
王海臣表示,今年本市还将抓紧研究制订行政事业单位疏解方案和年度疏解工作计划。
将出政策盘活直管公房
王海臣透露,本市将城六区农村集体土地、国有企业存量用地和直管公房(简称“两房一地”)作为疏解的重要抓手,盘活存量资源。
目前北京市农村集体土地和国有企业存量用地上,聚集了大量低端产业。昌平区回龙观建设了“双创”社区模式,值得借鉴。当地利用农民安置房整理出16万平方米空间,引入可容纳约500个创业团队的腾讯众创空间,既有助于产业转型,又兼顾农民的收益和就业,一举多得。
在国有企业存量用地方面,市国资委在朝阳区开展了盘活市属国企用地试点,加快推动国企厂房转型利用、农租房腾退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其他区也要对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加强摸查,加大腾退力度。
至于全市现有的1801万平方米直管公房中,有84%在城六区,且私搭乱建、转租转借现象严重。市住建委正在牵头制定改革意见,对直管公房较集中的城六区会同制订工作方案,把存量资源盘活。
将推进电价区域化改革
上半年,发改委出台了非居民水价调整政策,非居民用气、用热、用水差别化价格政策已全面实施,城六区成本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今年将加快推进用电分区域价格改革,综合运用价格杠杆吸引企事业单位从城六区向其他区域疏解。
对于腾退出的土地资源,市发改委正在会同市规划国土委研究制定疏解腾退空间管理和使用意见,明确项目腾退后的规划用途和土地使用政策,将主要用于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补充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以及适量置换成聚人少的高精尖业态这五方面。加强投融资支持和财税支撑政策配套,解决不便于开发的“边角地”、“插花地”的统筹利用问题。